肉鸭新型呼肠孤病毒是引起雏鸭出现以脾坏死为主要特征的急性、高死亡率的病毒性传染病。该病毒环境耐受力较强,广泛流行于鸭群中,是近年来引发肉鸭养殖失败的主要传染病。
致病机理
有研究显示,通过组织病理学观察,NDRV感染雏鸭能引起脾脏坏死和法氏囊滤泡淋巴细胞的严重缺失,导致这些重要的免疫器官受损,淋巴细胞严重减少,从而使动物机体的免疫功能受到抑制,易诱发混合感染或继发感染。还有研究者通过对雏鸭感染NDRV进行免疫病理学研究,表明脾脏和法氏囊是病毒感染的主要靶器官,淋巴细胞是主要的靶细胞,雏鸭感染后导致这些免疫器官中淋巴细胞数量减少,外周血中T淋巴细胞数量减少,降低机体的免疫功能。
流行特征
1:该病毒流行范围广,且大多数野禽代毒,一年四季均可发病。养殖环境差、低温高湿、天气骤变等应激环境时发病率更高。
2:该病可垂直传染也可水平传染,发病日龄越小发病越急,死亡率越高,发病3-5天后进入死亡高峰,死亡高峰往往持续一周左右,死亡率10-30%。
3:当发生霉菌及毒素侵入,破坏外周免疫系统或有其他免疫抑制因素时发病率显著提升。
4:该病会引发严重免疫抑制,易继发浆膜炎、大肠杆菌、流感、支原体等疾病。
临床症状
该病发病日龄多在1-22d,死亡率为10%-15%,有的感染鸭群死亡可持续到30日龄以上。临床上,感染早期无明显特异性症状,但后期发现鸭子质量偏轻。MDRV在临床上以软脚为主要症状,人工感染致鹅和半番鸭发病,而其对鸡不致病,而NDRV分离株临床试验主要表现为小鸭生长缓慢,不软脚,人工感染鸡和鹅无临床症状。
病理变化
1:脾脏肿大变形,多呈三角形或长条形,有大小不一的坏死灶与出血灶。重症脾脏有渗出粘连,质地变硬。
2:肝脏肿胀,多呈黄白色,质地变脆易碎,有大小不一的坏死斑间或有出血斑。
3:肺脏、肾脏水肿出血,心包膜出血,胰腺水肿,胸腺法氏囊肿胀。
预防方案
1:种鸭严格免疫呼肠孤疫苗。选择优质鸭苗,避免低温高湿育雏。
2:做好养殖环境管理,避免应激消耗。
3:切断垂直传染,解除免疫抑制,降解早期毒素,促进免疫器官发育。
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#个上一篇下一篇